English

哈市六十中课外教学独具特色

学生高兴 家长满意
2000-07-11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朱伟光 通讯员 陈颖 我有话说

本报讯如何利用中学生减负之后的课余时间,一直是困扰中学校长们的一个难题。然而在哈尔滨市第六十中学,校长刘乾善以其独具特色的教育思路,找到了一条学生高兴、家长满意的创新之路。

自今年初教育部发出减轻学生负担的通知以来,很多中学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惑:负担是减下来了,可学生们越来越多的课余时间却无法“填充”。放任自流吧,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松懈;继续办辅导班吧,政策不允许。一时间,学生无所事事,家长千愁百结,学校无可奈何。哈尔滨市第六十中学也不例外。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校长刘乾善带领一班人进行了深入调查。在反复征求学生和家长们的意见后,学校果断地决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于是,学校成立了近30个课外兴趣小组,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找到发挥的环境。为了能够使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适合学生特点、具有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的兴趣专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他们围绕四个方面大做文章:

一是引发兴趣。过去学生学习多处于被动状态,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把学习当成了负担。但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科小组,自主选择活动项目,充分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原来不被重视的学科,诸如历史、地理、生物、劳技、健康教育等已成为学生参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热点。

二是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的最大困惑是学而不能用,课本所学知识不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该校更加注重了课内外相结合,在活动中把课内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该校的生物小组建起了校园实验田供学生实践植物栽培。

三是培养能力。他们规定课外活动小组要根据学科特点科学地安排适合学生的活动内容,一律不允许照本宣科讲教材,而是要以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制作、科学实验、培训学生技能为主。比如,数学小组侧重解题技巧,英语小组侧重口语训练,理化小组侧重实验发明制作,语文小组侧重写作、表演、采访、办报等多种能力。同时,他们在活动中还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会学习方法,形成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是发展专长。他们要求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要办出特色,并选派有专业知识和专长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力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例如,微机小组让学生能够制作网页;英语小组聘请外教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晨风剧社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编并演出了《白毛女》、《留学之初》、《令箭荷花》等课本剧;博才编辑部培养小记者、小编辑,由学生独立采访,编辑出版《博才周报》;美术小组有5名同学参加全国庆澳门回归书画大赛并获奖;合唱队参加全区中学生合唱比赛获一等奖。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的学生占全校学生的63%,而那些不能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又该如何引导呢?学校一是充分发挥办学条件的优势,开放图书馆、阅览室、语音室、实验室、修建体育器械区等,给学生提供读书、活动和锻炼身体的空间;二是有计划地组织“五月歌赛”、体育节、“隔周一歌”、“雏鹰杯”学科团体竞赛等由全员参与的特色活动,给所有学生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

现在,在哈尔滨市第六十中学,减负已不是一句空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